热搜资源: 听力真题e标准日本语考研日语


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借词

汉语中的日语借词指汉语由日语引入的借词。是中日之间语言交流的一部分。汉语从日本借用辞汇发生在近代,主要以汉字为媒介。日语借词对现代汉语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。特别是社会和人文科学方面的名词、术语,很大一部分是从日本输入的。这些都是日本人对西方相应语词的翻译,传入中国后,便在汉语中牢牢扎根。现在我们常用的一些基本术语、词汇,大都是此时自日本舶来。服务、组织、纪律、政治、革命、政府、党、方针、政策、申请、解决、理论、哲学、原则等等,实际上全是来自日语的“外来语”,还有像经济、科学、商业、干部、健康、社会主义、资本主义、法律、封建、共和、美学、文学、美术、抽象……数不胜数,全是来自日语

小编在网上搜索了一些资料,以下尝试分门别类选出一些例子供大家参考:


政治


政治/政府/政策/行政/自治/方针/司法/制度/主权/宪法/改革/革命/解放/干部/政党/左翼/右翼/选举/内阁/(政治上的)运动/共产主义/社会主义/资本主义/民主/共和/阶级



经济


经济/企业/团体/组织/工业/商业/金融/财政/财务/财产/收支/均衡/计画/劳动/生产/保险/银行/会计/物价/市场/证券/纳税/消费/竞争/景气


 社会


社会/民族/民生/公众/人口/人权/国籍/家庭/公共/纪律/法律/诉讼/义务/权利/秩序/服务/事业/议论/交通/委员/医疗/手术/警察/污染


教育


教育/学校/学生/教师/教授/课程/教科书/图书/地图/实验/研究/科学/文学/医学/化学/物理/哲学/历史/地理/心理学/美术/宗教/技术/美学/艺术/文化/文艺/文法/文献/知识/常识/见习/素材/版权/出版社


 生活


生活/新闻/广告/电子/电话/电灯/电报/住所/列车/电器/机器/设备/报社/经理/顾客/漫画/动画/绘画/作家/记者/日记/邮政/备忘录/食物/脂肪/色彩/公园/风景/旅行/季节/气候/天气/模型/工具/世界/宇宙/地球/银河/时间/空间

 


(以下的词语难以分类,姑且以词性区分)



抽象名词


生命/自由/自然/真相/真实/理论/理想/基础/原则/水准/概念/内容/健康/状况/背景/时代/世纪/年度/体系/目标/情报/资料/基准/规模/环境/效率/责任/场面/创意/关系/恋爱/感觉/感情/爱情/友情/意识/传奇/遗传/辐射/进化/进度/潮流/现代/焦点/透明/腐败/典型/项目/对象/意见/立场/可爱/福祉/先进/先端/协议/言语/特征/范围/系统


 

抽象动词


认识/成立/发生/发明/发展/创造/构造/实现/实践/解决/解释/解剖/改善/检讨/对应/申请/支持/支援/信赖/着手/监视/诞生/保障/保存/追究/开发/裁判/适应/辩护/反对/说明/证明/比较/分析/假设/存在/肯定/否定/否决/否认/质疑/反映/创作/制作/操作/修正/发挥/达成/担当/掌握/管理/处理/混合/淘汰/翻译/影响/批判/计算/调查/禁止


 

除以上之外,日语的「黏性」特点也深深影响汉语的构词结构,例如形容词的构造形式「…的」(如美丽的、时髦的)、名词的构造形式「…性」(如可能性、创造性)、动词的构造形式「…化」(如电脑化、现代化),这些构词的方式都是出自日语的。



概说



中国与日本在东汉以来即产生有记载的联系。隋唐时期交流达到高峰。整个古代,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传播可以认为是单向的,即由中国传入日本。汉语中找不到由日本传入的辞汇。


中国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,不少有识之士也开始先后主张洋务运动与西学东渐,开始学习并翻译西方语言的书籍。


由于明治维新之后,日本成功学习西方的技术与制度,并在甲午战争中击败中国。


在这一过程中,中国一方面自行翻译西方词语,另一方面也开始向日本学习,借鉴日本已经翻译成汉语的西语。


由于日本西化较中国早,相当多西语词汇首先经日本学者翻译成汉字词汇,然后透过中日的文化交流流传到中国。由于同是建立在汉字的基础上,日制汉语和中国自己翻译的汉语词汇在经过相当时间的演变之后,逐渐进入汉语圈并成为汉语的新兴词汇,这些辞汇对现代汉语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。在之后的中日两国的长期文化交流中,也还有其他一些日本的翻译以及新造词语逐渐在汉语圈使用。


例如,早年孙文著作可看到“democracy”的译词为“德谟克拉西”、“virus”的译词为“微生物”、“revolution”的译词为“造反”,现在分别由“民主”“病毒”“革命”所取代。


早在民国初年,汉语中通用的和制汉语就有数百条。其中不乏“~主义(-ism)”“~化(-ise)”这类造词性很强的词尾,在现代汉语中占有相当的分量。比较常见的词缀如下:


~团 例:工团、法团


~力 例:购买力


~型 例:大型、小型


~场 例:现场、广场


~法 


~性 


~制 


~主义 


~会 



 和制汉语


由于汉语也是因为19世纪时急迫需要翻译西文,而大量从日本输入新词,大部分进入汉语的日语借词都是日语中的“和制汉语”。举凡“电话”、“干部”、“艺术”、“否定”、“肯定”、“假设”、“海拔”、“直接”、“警察”、“杂志”、“防疫”、“法人”、“航空母舰”都是属于和制汉语日语借词。 要注意的是,并不是所有日语中的“和制汉语”都在现代汉语中通用,如“介错”、“怪我”、“油断”这类和制汉语词都没有进入汉语。



来源于“宛字”的词


“宛字”,日语“当て字/宛て字”。日语传统上多用汉字,有时非汉语词也利用汉字的读音(音读与训读皆可能用到)以汉字纪录。



如“滅茶苦茶(めちゃくちゃ)”。这种做法最初是在假名未出现的时代使用(如万叶假名),但假名出现后仍然常用。这种做法类似于六书的假借,但为区别于中国的假借,本文称之为“宛字”。



来源于和语宛字的词


此类较少,常见的用例如“寿司(すし)”(本字是“鮨”,“寿司”是宛字)。



来源于外来语宛字的词


由于明治时期翻译西洋词(主要是专有名词)时学术词汇使用汉字词表达还是主流,所以频繁使用宛字翻译。如 クラブ“倶乐部”、ロマン“浪漫”、ガス“瓦斯”、コンクリート“混凝土”、カタログ“型录”、リンパ“淋巴” 等,都被汉语借用。此类词汇虽然看起来像是汉语词,但实质上是对西语的音译,故对日语来说,这些词不属于和制汉语,而是外来语。


和语词以汉字写法引入


绝大部分的和语的人名、地名等专有名词是以汉字写法而非读音直接引入汉语。部分一般辞汇亦以汉字写法直接引入汉语,如:取消(取り消し)、场合(ばあい)、立场(たちば)、手续(てつづき)、出口(でぐち)、入口(いりぐち)、取缔(とりしまり)、见习(みならい)等。


日语自身读法的音译


此类词汇多是日语本身非以汉字表达的词汇,但华人习惯于以汉字引入日本辞汇(包括专有名词),所以以音译方式输入了若干日本词。


如“卡拉OK”(カラオケ),“榻榻米”(畳)等。商标的例子较多,如“马自达”(マツダ,松田)、“日产”的俗名“尼桑”、“立邦漆”(Nippon Paint)等。


流通于台湾的日语借词


由于台湾接受日本统治时期较长,无论是闽南语或国语,日常所用的日语借词数量相对于中国大陆、香港等其他地区比例又明显更高。如“便当(弁当)”、“欧巴桑(おばさん)”、“秀逗(ショート)”。


若考虑到台湾话(台湾闽南语),和制汉语词汇数量又较标准汉语更多。在日治时期的汉文报纸中,夹杂和制汉语非常普遍。例如改札系(剪票员)、驿(车站)等,其中不少在战后已改用国语词汇读以闽音。但现今尚有“水道水 chui-to-chui(自来水)”“注射(打针)”“注文 chu-bun(订购)”“案内 an-nai(带路)”“看板(招牌)”,甚至外来语如“o-to-bai(オートバイ,摩托车)”、“bih-lu(ビール,啤酒)”、“jiang-bah(ジャンパー,夹克)”、和语如“a-sa-li(あっさり,果断)”“o-ba-sang(おばさん,阿姨)”“sa-si-mi(刺身,生鱼片)”,这些日语词汇都自然平常地使用在台湾闽南语当中。


许多早年曾在中国大陆曾用而目前已少用的和制汉语词,如“摄护腺”(前列腺)等,在台湾仍继续使用。


另外,在粤语里亦有“防疫注射”,亦用了“注射”这个和制汉语词来构词。


日本流行文化引进的和制汉语

20世纪末起,由于日本电玩、动漫、流行音乐、影视等大量进入中文圈,也有许多词语,如“声优”、“女优”、“攻略”等已经开始在汉语打开知名度。


如“暴走(失控)”一词因新世纪福音战士而进入ACG迷的生活圈,而“达人(专家)”一词也开始经常出现在报章、杂志上。一般来说这个时期进入汉语的和制汉语词由于时期尚短,社会仍持保留态度看待,只将它们当作一种“流行用词”,并没有真正将他视为“汉语”的一部分。


但部分用来描述社会现象,无法准确翻译成中文的和制汉语,如“暴走族”、“援交”、“少子化”、“人气”等词汇,已经经常被香港与台湾的新闻媒体直接采用了。


接受日语借词的矛盾


现在汉语在向日语借词的过程中,并非全盘接纳,其中也经过排斥、抵抗,但最后日语借词仍大量涌入。


例如中国近代第一译家严复是持坚决的反对学日本的翻译的。那他的翻译版本是怎么的呢?


“economy” 日译 “经济”, 严译 “计学”


“society”日译“社会”, 严译“群”,将“社会学”译作“群学”。


“capital”日译“资本”,严译“母财”;


“evolution”日译“进化” ,严译“天演”;


“philosophy”日译“哲学”,严译“理学”;


“metaphysics”日译“形而上学”,严译“玄学”


但严复对日本译语,也并非一概拒绝。在他自己的著述中,使用日本译语的例子像是也不鲜见。对有的日本译语,他也很首肯。例如,将西文的“liberty”和“freedom”译作“自由”,严复就毫无异义。,并尝言:“西名东译,失者固多,独此无成,殆无以易。”不过,严复对使用日语借词持相当的反对态度,他曾说过:“近闻青年人多用‘自由’‘运动’之外词,艰深难懂,其实不必。吾国自可翻译,何须拾人牙慧?”


1899年起,开始采用“自繇”而非“自由”,这是因为“繇”与“由”字在含义上有微妙的差异。


严译在与日本译语的“生存竞争”中被淘汰的重要原因,还在于王国维指出的过于古雅。“信、达、雅”是严复对译文的三点要求。


雅虽然放在最后,但严复在翻译实践中对译文之美的重视却并不在信与达之下。他要求自己的译文必须是绝对的美文,读起来和谐且铿锵,富于节奏感,而在翻译西文术语时习用单字,也正是译文本身语感的需要。在翻译西文术语时,严复也是呕心沥血的,用他自己的话说,是“一名之立,旬月踟蹰”。


但由于严复是用先秦文体来翻译的,在用汉语为西文术语“立名”时,就不能只考虑准确,还要兼顾文气,要尽可能古雅,这就使严复的工作比日本学人要艰难得多。


严复那些用古雅的单字译出的西文术语,不能说都未能传达原意,只是把原意传达得很模糊。朦胧,不易让人把握。


而日本学人由于毋须考虑什么文气,也不追求用语的古雅,自由度就大得多。为了尽可能准确全面地传达原意,他们可以用双字或双字以上的词组,而且在选择译语时也并不在意什么雅与俗,这样也就使译语更明快更直白,让人一见就懂,而且不知不觉地就用了起来,遇上这样的竞争者,严复的译语自然就只能被冷落。 


总而言之就是,日本人制造和制汉语,好用两字词。而精通文言文的中国学者翻译时好用单字单词。 在白话文运动后,由于沟通上的需要,两字词较为稳定、口语上容易理解,或许是和制汉语借词最后于中文扎根的主因。


判定


汉语词汇众多,要判断某个词是否来自日语有时并不容易。因为近代日语也通过中文的书籍(例如《海国图志》)和英华字典吸收了许多当时的汉语新词。


除了一些由名人所译的和制汉语,如“科学”一词由日本人西周(にしあまね)所译外,许多词难以考证。 尤其有些“半和制汉语”原为汉语词,只是日本学者先确立其作为某西语词的对译语后,汉语再效仿。此类词汇是否属于日语借词也有争议。



总结

近代时的日本书籍还基本上一大片汉字的,现在相反,常用汉字少了很多不说,而且大量采用西文直接片假名音译。


所以很多上了年纪的日本人很难听懂年轻人的对话,在日本学习的中国人反而更能和年纪大的日本人顺畅交流。所以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日本对于和制汉语的创造热情少了许多,而相反现代中国在本土化方面做得好很多。


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借词

前一篇:带图教你20个表示动作的日语词语后一篇:那位达人帮忙翻译一下

赞助商

Advertisements


随心学


愚痴   ぐち   形動,名,サ変   牢骚、怨言